当前所在位置: 主页 > 新闻信息

为文.新闻.人大新闻

  四说★★◆■■“同”字。新闻是“活鱼”,是“易碎品”,是■★“喜新厌旧”的,讲究时效,越快越好◆■■◆★★,直至与事件同步。事实上,现在的现场直播、零秒新闻、实时报道◆■★,都是在◆■■■◆★“同”字上下功夫的。同步,是现时代新闻的重要特征★◆■★。如果不讲时效,时过境迁,新闻就成了旧闻★■■,就成了历史。当日新闻是金■◆◆★■,昨日新闻是银,三日新闻如粪土。

  现在再回到■◆■★■◆“喊痛改药”这句话上去◆■★★■。常见一些人“喊痛◆★■■★■”◆★,说好文太少,但“改药”者很少◆★■■■。大家都应该来写稿,写出好文章来。只要肯勤写勤练■★■★,也许,明天你就是一位名记者、名作家■■■◆★,一位几十年才出一个的大手笔!

  先用八股文第一股破题。这里说的并非身体方面的“喊痛改药”◆◆★★,是如何写文章的问题,用“喊■◆”★■、“痛”、“改◆■■★◆■”、★■◆■■“药”四个方面来说些为文方面的事。

  二说★★“真”字■■★◆★。新闻是“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”,真实是新闻的生命。歪曲事实◆■★◆、删节重要事实、现象代替本质、局部掩盖全局,都是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的,特别是后三者常被忽视。

  二说痛。有米不一定就能做成好炊◆◆★■■。好题材★★■■◆、好主题,如果选不好角度,也难成好文章◆★★◆■。写作要讲究方法。“愤怒出诗人”◆■,★◆■■■◆“血口”可以“喷人”。一针见血◆★■,直指痛处■■★★■◆,是写作方法的最基本要领。钝刀子割肉不出血,隔靴骚痒不着痛处◆■。使文章“着痛”就是一个选准突破口的问题。写新闻要找★■★“由头”,便是这个意思。“此木为柴山山出◆★,因火生烟夕夕多■★◆■■■”被认为是一副好对联★■◆◆■■;“枣棘为柴砍横截竖成四束◆★■◆★,阊门建屋移多补少正两间◆■★◆◆★”也被认为是一副好对联■■■★。然而★■■,这两副对联都不着“痛■■◆■★★”处。尤其是★★■“枣棘”“阊门”联,风马牛不相及★★◆★■★,百思不得其“痛◆★■★”。写文章和打仗一样,必须找准突破口。选准角度之后■★,还得讲究结构,不能“信口开河”◆★★、◆■■“胡言乱语■★■★◆”■★◆◆■★。流水账、糊涂账,是孟子所说的★★◆◆★“以其昏昏★■◆◆★,使人昭昭”。■◆■★■■“豹头、猪肚■★■★◆、凤尾◆★■★”,才能刺到“痛◆★■◆”处★◆,才能如放★★◆■◆“爆竹”般开头,如“数家珍”而叙,如■◆★■◆■“撞钟”一样余音缭绕■◆■★。

  二说人大新闻的特点◆◆。这至少有政治性强、准确性要求高、发展性新闻多★★◆◆◆★、公开性程度高■◆◆■■★、会议新闻多、程序性新闻多、时效要求高等一些方面。

  一说喊。选什么样的人和事来写文章,古今中外有许多说法。如★★★◆◆★“人人心中所有■★★★,个个笔下所无★■”,◆◆■◆“绕梁三日”,“使女人发出一声哎呀我的妈★★★■◆”,◆★◆“无巧不成书”■★★■★■,等等。归结到一点,应该出乎“寻常”,使人★◆■“喊★★◆◆★■”一声好。所以我把它总结为一个“喊”字◆■◆★■。古人所说◆★◆■“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”如果用在这里,也是恰当的■◆★。选择题材、确定主题要能使人拍案而起■■★,与你一起“呼喊★◆■★”。但不能说“反常”就是好文章,也不能说◆■“人咬狗和人狗一起咬”就是好题材。人生活在社会中◆★◆★★■,■★★◆■■“正常”、◆★■★■◆“规律”、★★★■■★“平凡”是最普遍的现象,但■★“寻常”之中有不“寻常”。“寻”在古代是个长度单位,它是八尺■◆,而◆★■◆“常”是“倍寻■★■■■■”■◆■★◆,即为一丈六尺。过去把“八尺到一丈六尺”这个在平地上的长度视为“平常■◆”,称之为“寻常”◆■◆。然而,寻常中有着不寻常。■★★“寻常◆★★”原本是平放着的长度,竖起来放就大不一样了,一丈二尺就不得了了■■,所谓★■★★“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”是也■◆■。这就是说■◆★★■★,换个角度,把平放的竖起来,能立地生辉。从“寻常”中发现“不寻常”■★,使人“呼喊◆■◆◆■”是“喊”的最重要含义。★◆“文似看山不喜平■◆★■◆”,写稿的第一个要点是,拔地而起,奇峰入云,使人不由自主地“喊”出声来。

  五说◆★“小”字■◆。一篇新闻很难把几件事同时说清楚■★◆■■■,更不能试图把万千世界都展示。新闻的开口一定要小,它可能是一个碎片,“只见树木■■◆★◆、不见森林”,但并不忘记整体和森林。当然■◆★◆,◆★◆■◆“小处着手”是在“大处着眼”的基础上的,是在“大局”观下选“小点★★■”◆★◆■,是很具体的而很有意义的“新近发生的事实■★■◆”■★★。

  三是“水■◆”字,就是清洁原理。细节说明问题,细节决定成败。千里之堤,溃于蚁穴★■◆◆。人大新闻涉及的法律知识、人大程序、专门学问多,一不小心就可能出错。稿子的差错,甚至是一个小细节或一个错别字,就会造成“硬◆★■”伤,有时候是致命的。这也附带告诉我们■★◆,写人大新闻的作者,要努力学习积累知识★■★■,即要当专门家,也要当杂家。

  一说★★★“把”字。把是把握导向■★◆■★,是指新闻的思想性或曰指导性★★★。文章总是有感而发,新闻更是如此。新闻通过对事实的报道表达一定的思想以影响受众■◆■◆。新闻的思想性体现在对事实的选择报道之中◆■◆■,而不是另外加上去的。西方新闻学常常否认思想性,实际上不然。说他们善于在透明的玻璃体中表达倾向性。把握导向,就要正确报道人和事,科学解释社会现象★★,正面宣传为主,包括用正确批评错误。

  三说差错易发环节。主要是指导思想◆★■■、人大知识■◆★◆、法律规定、常识、分寸、事实、数字◆◆■◆★★、语句、字、标点、背景■■★■、引用、定稿等方面。

  五是“土★◆★★★”字,就是大地原理。这是最后一点,也是最主要的一点。我们常说,大地是母亲,是生命之源。新闻的根也要扎土中,扎在大地上,这是出发点也是归宿。新闻是反映社会的,要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局服务◆★◆,为人民服务。

  四是人大新闻中消息通讯存在的问题。消息主要是七失误★■■◆:大而全★■◆◆★、无针对性、无细节和人、写旧闻、假、语言不通俗■★★◆◆■、差错。通讯主要五问题:选题不新鲜★★■★、手法陈旧◆■■■★★、人为长化、作者议论太多、不合法★★★、差错。

  一说人大新闻主要内容◆■■◆■■。标题上有“会法监公◆■◆◆”四个字,大致已经包括了,这就是会议、法律、监督和其他公开性内容。具体可以有十多种◆★★,包括:大会■◆■★◆、常委会会议◆■★、委员长(主任)会议、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■★◆★、立法宣传、执法检查等法律监督、各级地方人大工作、代表■◆■■■、任免、工作监督、友好往来★◆■、专门委员会工作、其他等等。

  四是“火”字,就是热气球原理。英国的一道智力题告诉我们,当热气球因过重快要坠毁时,不是考虑应该把农学家、医学家还是原子能科学家哪个推下去,而是很简单——推最胖的◆◆。这个脑筋急转弯式的问题吿诉我们◆★■★■◆,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。我们说搜集新闻素材要简单问题复杂化,而写作新闻时则需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■◆★■◆。特别是批评性的新闻稿■★★,不要先去想典型性、严重性、复杂性、生动性等等方面,首先要看稿子提出建设性意见没有,有没有积极的办法。在这里,我们甚至可以攻其一点不及其余——有建设性意见和积极的办法才写批评性新闻■◆◆■,否则不写。

  二说“木”字,就是木桶原理。“短板决定装水量◆★★◆■”的木桶原理★◆,在人大的程序性★◆★、重大题材■★■★、法律性等报道中,是十分适用的。要做到把握方向,正面宣传为主,唱响主旋律■★,不错★★■◆◆、不漏、有内容。新闻是为大局服务的■■◆◆,人大新闻要宣传好党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,要宣传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◆★,要宣传好民主法制建设。

  四说药。民间有一种说法,■■“过路郎中不治病◆■★★■”,因为他说真方卖假药。写文章也是这般,如果尽是些“吃饱了不饿”★■◆★★、“一个人和两个人不一样■★”◆★■、“错误的都是不对的”一样的超级废话★■■◆★,那就是“假药”,不能治病,反而让人如得了瘟病一样莫名其妙。■★■■“过路郎中◆★★◆■”可以不负责任◆★■★,下次不在这里“过路◆★◆■◆”了。这文章却不同■★◆◆,★■“白纸黑字■★”往哪逃遁?语言学家赵元任为说明有些文章不能读,编过一则《施氏食狮史》,我择其要处编成如下顺口溜:诗士施氏誓食狮,适时石市狮逝世★■★■■,十时适时视狮尸★■◆◆,始识狮尸是石狮■■◆★。这是何种药物,能治什么■◆■■■★“病◆★◆■★■”?充其量,也只能给相声演员当绕口令★◆★■■。“山不在高◆◆◆,有仙则名;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◆◆★■。”文章不在长短,有社会功能才好■◆★★◆★,才是治病的真药。

  新闻也是文章★■★★,有文章的共同特征,但也有个性特征,可以概括为:把真大同小异。和上一个题一样,“把真大同小异”是一个字说一个问题,是说新闻的六个特征。

  六说“异★■★★◆”字。似曾相识不是新闻,新才是新闻◆■★★★。“老人◆★■”、“老例子◆■★■”不是新闻★■★■,◆◆■■“老例子”换“新人”或“老人”换“新例子”也不是新闻。新闻是最具个性特征的,却常被人忽视,让一些“大路货◆★★■■★”称雄。不寻常、头一着、有特点◆◆■★■■,才能产生“新异”的新闻效应。

  三说“大■■■◆◆”字。新闻要大众化◆★,要贴近实际,贴近群众,贴近生活,通俗明白■★◆■,让人喜闻乐见、入耳入脑入心。

  一说★★“金”字,就是金矿原理。人大是新闻的富矿,但不是露天矿。要写出有人大新闻特色的报道■★★◆,特别是一些深度的报道■◆,关键在于深挖提炼◆■★★,立意要好◆◆◆★◆,要有新意■★,要迈开腿◆◆■◆◆■、动动脑,有点■★◆★★“傻子能够咬住自己眼睛”的思路。这样★■◆,才会出现不同凡响的人大特色报道。新闻不是物理学中的布朗运动,不是流水账,不是录音机,要有点与众不同,我上世纪有一篇《人体内的海洋》这个世纪被选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,恐怕也是这个道理。

  三说改。晋代刘琨写过这样的诗句:“何意百炼钢,化为绕指柔★◆。”它告诉我们■★,千锤百炼,推敲润色,文章才能炉火纯青★◆■■。■◆★■“一气呵成”、“出口成章★★”、“斗酒三百篇”,不是夸张的话,怕也是“养兵千日◆■■◆★★,用兵一时■◆★◆◆”■■◆,◆■★★“厚积而薄发★◆◆”★★■◆。杜甫写过一首诗:◆■★■■◆“十日画一水,五日画一石★◆■,能事不受相促迫,王宰始肯留真迹。■★■■◆”王宰是杜甫定居成都期间认识的名画家。这首诗称赞了王宰的创作态度,说王宰十日五日才画一水一石,酝酿成熟才肯留真迹于人间。名画家画画的态度,完全适用于写文章。俗话说得好,好文章是改出来的■■★★,文章不怕千遍改■■★■。鲁迅曾在许多场合告诉年轻人,写成文章后要把可有可无的字改掉。被称为高产“才子”的郭沫若★■■◆★,也认为文章需要反复修改。杜甫的“语不惊人誓不休”和贾岛的“二句三年得■★,一吟双泪流”,就是古代诗人对文章反复修改的写照。文章写好后,不但自己要改,也要请别人改◆■,改到实在没法改才可以出手。